##EasyReadMore##

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出 言 要 順 人 心

:

謹 言與慎行,是立身處世準則。「作事循天理,則無禍,出言順人心,則無怨。」人心所在,即天理,故出言應順人心,惟非諂媚。大庭廣眾之前,人品不齊,尊卑不 一,忌諱甚多,務必謹言,不可犯人隱諱,使之愧憤。最忌妄談時事,高談闊論,致傷人於無形而遭意外之禍。「刀杖殺生,顯而易見,但言語傷人,細微而難 知」,足損陰德,不可不慎。以言應世,當順人心,隨機勸導,巧言規勸,始能被接受。
即以言事親,亦必順親而不可逆親諷諫。
輕出言之人,均未能三思,當因而得罪於世,貽笑於人,致敗己德。君子宜謹言慎行,至於大喜、大怒、大醉,得意之時,必有過情之議論,尤當緘默無言,以防過咎。
「揚善於公堂,規過於私堂」,乃千古名言,勸人之語,宜以同理心相勸,自然使人傾心入聽,心服而接受。若侃侃執理而談,恐他人未必聽從,反生惡厭。對公益及利益之言論,心存善念,只要出言中肯,適可而止,不但無過,且有功德。
否則沉默不言,姑息養奸,則公理難伸,正義不存,恐亦有過。




文昌帝君陰騭文分段釋錄

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

轉) 方 便 接 引

趙州王前往拜訪趙州從諗禪師,從諗禪師並未出迎,坐在禪床上會見他,並且先問:
  “你明白我的意思嗎?”
  “不明白。”趙州王回答。
 

禪師見趙州王未明其意,於是,轉而解釋說:“自小持齋身已老,見人無力下禪床,請別見怪。”
 

趙州王非但不見怪,反而對從諗禪師更加尊重,並於次日派一位將軍前往贈送禮品。禪師聽說後即下床相迎受禮。

事後弟子們不解,就問從諗禪師:“大王來時,你不下床,大王的部下來時,你卻下床相迎,這是為什麼?”
 

禪師對弟子們說:“你們有所不知,人分上中下三等,但並非以身份而論。上等人來時,禪床上應對;中等人來時,下禪床接待;末等人來時,要去山門外迎接。”
 

  弟子們言下有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