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EasyReadMore##

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

清醒地將錯就錯

「自生自滅好了。」如果你是老闆的話,你會如何處理?捐不捐?

老闆這樣回答:「我知道是他們放火的,但放火的只是少數人,他們一時未能學好,不等於以後永遠學不好,還有不能因為有一群人不懂珍惜自己,不懂知恩圖報就置不理,要是放棄他們的話,就更會危害社會。他放他的火,我捐我的錢,各不相干。」於是他堅持去捐錢。

我們有沒有辨法做到,當所有錯誤或者過失不是我們做成,却偏偏要我們去承受時,我們都能夠保持做人的善心?我們能不能夠保持得到呢?善,是沒有條件的。有人掉進海裏,附近有船駛過來,看到有人在水中浮沉掙扎,你知道他們做什麼,竟然問遇事的人會給多少錢?

有人看到了,就問:「為什麼你這樣沒良心?見死不救。在這個時候,還跟別人講錢?」其中一個船家就說:「我以前不是這樣的,我以前會救那些人。我犧 牲自己冒險去救他們。但你知不知道?救上來的人,有些連謝謝也不說一聲就走了,有些救上來居然還嫌我救遲了,倒過來大罵我。

還有一些更離譜的,救了他上 來,罵我為什麼用手拉他上去?而不是找些東西讓他自己爬上來。為什麼我要救這些沒良心的人?」於是就有人說:「那些人沒良心而已,不等於現在掉下水的那個 人沒良心。」他說:「我不理,總之沒良心,他們不仁,我就……?」
眾:不義。
陽:不義。原來人的淪落就是在不義。你做好事的時候,你行善的時候,得不到善報,結果不斷以你的惡,來取代你的善。其實每個人都有此 經歷,我們曾經都很善良,對嗎?不知道為什麼,漸漸地都有幾分橫暴。為什麼那個善念、善心不見了?什麼時候失去本性呢?其實我們是十分清醒的,我們都能知 道,只是狠心地把心一橫,決定要這樣做。

你的業力和你的道心,要是能夠爭持的話,是可以挽救的。但你的道心、你的仁慈、你的本性若輕輕錯失一點,善心便沒有了。是要爭持的。內地有位高官去 到韓國做訪問交流。有一天,韓國的高官邀請他去家中作客。「嘩!」那位高官去到那間屋,看了看,心裏便想,他有多少收入?一個月能賺多少錢?竟然有這麼豪 華的房屋。

於是便問:「請教你一下,有什麼辦法建造這麼漂亮的房子呢?」韓國高官便帶着他去窗邊,指着遠方:「你看一下。」他說:「什麼?」「那條天 橋。」「天橋怎麼了?」「百份之十的建築費便可以建一間這樣的房子了。」你便知道是什麼事了。

數年後,韓國高官到了內地探訪,那位高官也邀請韓國高官來自 己家中作客。韓國高官一看,「嘩!嘩!嘩!」他的屋比自己的豪華十倍,於是便問:「有什麼辦法建一間這樣的房子?」「嘻嘻。」便帶那位韓國高官到窗邊。 「你看看前面那道天橋。」那位韓國高官看了又看:「哪裏有天橋?」「那邊那一條哩。」「哪有?」「不就沒有囉。」

善與惡,對與錯,得與失,其實在那一分鐘我們是很清楚的,只是我們在作出選擇時,故意埋沒善心,用意氣去掩蓋清醒。如果你發覺即使現在很開心、很自 在、很幸福、很快樂,但還是有一點隱憂的話,我們應該趕快回頭是岸,重新再找出路向。為什麼呢?「隨遇而安」是清醒地「將錯就錯」的孖生兄弟。如果你可以 安心的話,你就過了第一關;如果你可以安樂的話,你過了第二關,否則!你永遠達不到最後的安享。所以如果你知錯了,現在雖捱苦,但你看到前景,安心地走下 一步。走了一段日子之後,你的安樂會到來,然後,就會到那安享的時刻。多謝大家。

眾:衍陽法師,很多謝你給我這個機會。我想跟你分享,不是我自己的事,是我家人的事。我的父母育有六個兒女,我是長女,但他們的婚姻 並不十分愉快。我的媽媽經常質問我爸爸從前所做的一切,事實上他曾對不起她。他們兩個人年齡加上來,差不多二百歲了,其實是很幸福的,一對夫婦,能夠相處 這麼久,兒孫滿堂,理應是很開心的。

可是母親就是不能忘記爸爸曾對她不忠。通常女人很難接受這種事的,很幸運地,我的丈夫沒有做這樣的事。

我很高興,我有這個機會來聽你的講座,你的講話真的非常活潑生動。我們做人是很應該隨遇而安的。但如何去做一個「而」字?我覺得隨遇而安是很容易的,但是那個而字的意思原來不是我從前所想一般。你令我覺得我現在應該要隨遇而安。
陽:如何在這件事上隨遇而安呢?第一,你一定要安心。爸爸曾經不忠,你剛才說他們兩人加起來差不多二百歲。媽媽這麼長壽,你應該很慶 幸。第二,如果當別人不聽你勸告的時候,你便要在那件事中找你自己能夠得益的。有些事我們不能改變,你知道嗎?我不能夠走到街上,叫其他人做出家人。當我 不能改變別人的時候,我唯有怎樣呢?
眾:改變自己。
陽:對,改變自己!第三,有些人,你越跟他說道理,他就越不聽的,跟你鬥氣。你何不倒過來,跟媽媽說:「阿媽,我跟你投訴亞爸,他現在這樣那樣,從前他又這樣那樣。」
你先嘮叨一下媽媽,她嘮叨你一個小時,你就嘮叨她兩個小時,她會怕了你。原來人是這樣的,夫婦吵架,就不喜歡其他人說自己丈夫的不是。

你越是要她知足,她越不會知足。當然,你可以不用這個方法。你想一想,她已經九十歲了。就讓她把心裏的委屈說出來,你自己先安心吧。

陽:「現今的孩子都較為自我、自利、功利,應如何教導?」首先,身為父母的你不要有這樣的性格。你教他不要自私,但你什麼事也說不 行,要他如何聽你的話?你要他勤奮讀書,自己卻在旁邊埋頭看電視。「喂,用心讀書呀。」

誰會聽你的話?我贊成人們說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,家庭是孩子 的第一所學校,孩子出現問題,其實是你身上出現問題,是你教他的。自私、自利、功利,這些全都是父母教的,先問一下自己,你應該先如何改變。

眾:師父,你好。我想問,什麼是隨順眾生?如何才做到隨順眾生。有時,大家一起當義工的,想做到隨順眾生,卻是順得哥情失嫂意。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陽:不要一本通書看到老。隨順眾生?我現在便隨順你們。你們喜歡、開心,對不對?
眾:對。
陽:你們喜歡活潑,喜歡佛法,又想把佛法活潑應用在生活中,對不對?
眾:對。
 陽:所以我便照着辦了。幸好師父們不像我一樣。
好了,順得哥來失嫂意,你以為我不是嗎?一樣的,有些人會說:「出家人不說佛法!」那便要有所取捨了,我要你們聽我說,還是要聽高深佛法的人聽我 說?我知道沒有可能得到這個又得到那個。那便鎖定你們,只要你們來聽就行了。

不用苦的,你知道嗎?滿桌子飯菜,你吃得多少?肚子最公道,吃下肚才是你的。 不要理會外面什麼叫公平?你能夠得到的、你應得的、你可以得的、你需要得的,你已經得到的,那才是公平。不用煩惱,煩什麼?你煩惱因為你自我,你想所有人 都認同你,不可能,對嗎?把你的適應力增強一點。順得這個,那個不高興?順得那個,這個又不高興,那便隨他們去吧。你的責任不是令所有人開心,是做你應該 做的事,對不對?

眾:對。
陽:(讀出問題)「剛才提過很多苦事會集中在一段時間,可否分享原因?」
這位朋友你記得,我相信你覺得苦。你不停散播苦這個訊息、這個電波,苦、苦、苦……所有不好的事物便會跟着你。我舉例,如果你情變,經常很不高興; 或者你的健康出了問題,你放不下;你的財政出了問題,你放不下,你等着瞧,你會連續不斷地倒楣。

你情變的話,接下來便生病。沒錢的話,接下來也生病,或者 這邊有意外,那邊又不見了東西。因為我們人體是一個大磁場,地球是一個磁場,每一件事體都有它的磁場,磁場是有電波互相交流、互相感應的。

你發出不好的電 波,便吸引所有不好的電波聚集在一起。當不好的電波聚集到某個程度,不好的事便會發生。經常受苦的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經常怨苦。所以我不會那麼笨,你們 有沒有發現我隨時隨地都充滿正能量?

眾:有。
陽:因為我知道原因,所以即使我要籌錢換地方,我也不會徬徨。沒有錢?如何是好?没有錢?沒錢便想辦法找錢。可不可以在這裏宣傳一下?(可以!)十月一日、十月二日,我為大覺福行中心籌募經費,開一個個人書畫展。我畫畫寫字,就像從前粵語長片的「窮的書生」賣字畫籌錢。

與其煩惱,不如踏出自己的第一步。明白嗎?
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、小朋友在遇到困難時,輕易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方法,我們如何能夠幫助年輕人培養正確的生命觀?

種因是很重要的,如何培養一個正確的生命觀,不是我說兩句話就行,是要由家庭、社會,很多方面的配合,知道嗎?

陽:(讀出問題)自從禪修及一零八拜後,經常在夢境看到已故的父母和親友,他們有很多話說,請問為什麼?

在夢中通常是聽不清楚的。你拜佛,你禪修起作用了,繼續發放正能量祝福他們。聽到嗎?祝福他們。
眾:衍陽法師,你好。我看到講座題目是「清醒地將錯就錯」,我想問是清醒地跟我爸爸將錯就錯,還是我自己將錯就錯?我爸爸很老了,前 日社工打電話來,說他可以入住政府的老人院了。

那個地方離我的家很遠,因為他自己還有丁點兒清醒,所以他就很堅決地表示一定不會去的。但社工說要是他放棄 這個機會,可能直到他往生也不會有這個機會的。我的想法當然希望他入住,因為將來可以有人照顧他,但爸爸卻堅決不去。請法師指點一下。

陽:不是跟你,也不是跟你的爸爸。是對這件事,你看看家中除了你,還有什麼人可以跟你一起祈福。祈福,你聽過沒有?那是回向。你試試,我剛才不是說過,我的朋友和女兒十年來關係都很惡劣,差不多要動手了,到最後也可以用大自然的力量來和解。你為他祈福,如何祈福呢?想不想知道?

眾:想。
陽:如何祈福呢?你呼籲其他兄弟姐妹,集合在一起,大家在某一個時間,一日一次也好,兩次,三次也好,跟爸爸說話,不用見着他的。心 中說「爸爸,很好的機會呢!您有一間很好的安老院,在那裏您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晚年,很好的照顧。我感恩您很開心地入住,您很開心去入住。」總言之,你想 他怎樣,你在祈福時都說出來。你試試,爸爸很快會去住的。你不要跟他說道理,他不會理睬你,他不會聽的。但他會聽看不見的電波的話。知道嗎?你試一下這個 方法,你不用滿臉愁緒。為什麼?你好像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似的?

眾:我們若帶他去看,他會死。
陽:什麼?
眾:我曾帶他去看那裏的環境,但他說,如果我要他去那裏住,他便會死。
陽:他不願意才會這樣,如果他願意,就不會是這樣的。
眾:我們要在星期三前答覆社工。

 陽:我跟你說一件事。在三藩市,有一個女人,兩次驗出胎兒患有嚴重的缺陷。那個胎是她求了很久,用盡方法才得到的, 她已經三十多歲了。我在溫哥華,她在三藩市打電話給我,問我如何是好?下星期,醫生便要我決定是否墮胎了。我問:「還有一個星期?」「是。」「你試一下這 個方法。」她就照吩咐不斷說自己的胎很正常,BB你很正常,媽媽很愛你。媽媽永遠跟你在一起,媽媽會很盡心照顧你的……一個星期後檢查,胎兒完全正常了。 有些事情的結果是可以改變的。

陽:我再回答一條問題:「請問在監獄服刑的人,如何在失去自由下,獲得內心的自由和喜樂?」
「睇餸食飯」聽過沒有?例如你的生活很苦,人又老……
眾:錢又無!

陽:錢又無?這樣的情況下,怎樣有自由?老了,行動如何有自由?原來你躺在床上也有自由的,你還可以翻身。身不能翻的時候,還可以舉手。手不能舉的時候,眼睛還可以開合,這個就是你的自由,連眼睛都控制不了的時候,又怎樣?你還有呼吸。
喜樂?你知足便喜樂了。在監獄,知道這輩子也不能出去,如何有喜樂?知道自己過去是錯的,例如殺了最親的人,知道錯了。為什麼會有喜樂?因為已經坐了二十年牢獄,這是他的懲罰,他的心自由喜樂,是有機會得到應得的懲罰。

剛才那位朋友在煩,爸爸說若住安老院便會死。如果你不忍心,唯有就選擇親自照顧。「爸爸,您放心,我一定照顧到您終老。」只有承擔起責任時,心才得 到真正的自由。這裏在座有那麼多位老人家,您們要做好心理準備,每天都要跟自己說,日後我要去老人院安老。「您們知道嗎?當子女不能顧我們時,有老人院住 才有福氣呢!」好了,時間夠了,謝謝大家。

陽師父文稿

暴雨中的淺思

雨,很大很大的下著,黃色暴雨警告之後就發出黑色警告。我從窗內望向街,人跡稀少,車輛稀疏,很多人一天的計劃被打亂了,但上班一族該很高興吧?地上的積水越來越多,雨水順着地勢慌忙地到處流竄,或者人也一樣,當遇到某些情景時,總會四處張羅,為自己尋找出路。

天好像憋了很多委屈,此刻化作嘩啦嘩啦的雨傾盆地下著。今天是意外的假期,出家人本來是沒有假期的,但一下子周圍的環境變了,便隨順這個因緣,讓自己稍為休竭吧;看着密密麻麻的陣陣暴雨,我心內竟有如被洗濯的清涼。

古哲聖賢教誨我們: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」很多人曾告誡我:「不要太相信別人」。對人信任本來是美德呀!「我有什麼可以被利用?」難得可以被人利用,我常用這種價值觀來誘導自己,即使遇到不合情、不合理的人和事,也藉此借境修心鍛鍊自己。
人,四十歲之前是承受過去生命的業報,四十歲之後就承受這一生自作自受的果報。

有人不相信六道輪迴,其實相信與否,生起善念、勤修善行就在天道;生 起謙卑、恆存慈愛即在人道;任何人瞋恨心起便落入阿修羅道;獸性萌發時即落入畜生道;貪得無厭之際猶如墮入餓鬼道;恨心不斷、怨心不絕如在地獄道,不用待 死後,我們在一日之內,其實就進出六道輪迴之間。

眼看很多人命運坎坷,一事無成,我就想起: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」這句話;越是自怨自艾、怨命怨人的人,性格上必然有缺陷。

我認識一個人,逢人便訴苦,抱怨身邊的人長期對她不好,不知捱盡多少辛酸。初認識她的人都寄予同情,想盡辦法讓她可以更好地過人生。但當她腳步稍穩 時,不單沒有感恩曾幫助她的人,竟然還反面無情、狠狠地藉詞大咬對方,令所有人都無明火起。有人更因此氣憤難平,發誓以後再不會發心去幫人。

常說的「發心」,是指怎樣用真心去做人做事。我一直能義無反顧地服務他人,是因為我深信種善因得善果,如果好心而得不到好報,那是因為:
(一)得到好結果的機緣條件不具足;(二)正在消減自己的業報。

晴天也好,雨天也好,每個人都總要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,一個不負責任的人,永遠都在找出路,但永遠都找不到好出路。

陽師父文稿


成功往生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衍陽法師

凌晨一時許,剛從澳門演講歸來,接到消息,綺雯可能要往生了,我和燈師父馬上趕去醫院。
          很多人對綺雯印象深刻,因為她曾在我的講座「做自己的主人」中,分享她面對末期癌病的感受。她的樂觀、勇敢、堅強,給人很大的力量。
        
 我叫她,她從半昏迷中睜開眼,笑得很開心,叫了聲師父。問她有沒有念佛,她答有。我逐一把她的親人請到床邊,引導綺雯再次感恩。雯媽媽很冷靜,沒有哭,輕 拍着女兒的冷手。記得綺雯說過,媽媽無法接受女兒先走一步的事實,一直不肯面對。但這一刻,我知道綺雯曾在媽媽身上,下了很多功夫。
        
  問她準備好了沒有?她說準備好,說完很快又昏迷了。我們輕聲念佛,很多時候,她竟然可以跟着念,偶然還能听到清晰的一兩聲。綺雯在皈依後,曾經問我,怎樣才算死得好?我說念佛往生。之後,她就一心念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她和家人的感情深厚,全家都陪着一起念,這是送終的時刻,卻完全沒有生離死別的哀傷。他們說,這是綺雯的心願,特別是她的丈夫,一心要送她去極樂世界。
          有時她會輾轉反側,提點一下,很快就安定下來繼續念佛。念著念著,幾小時過去了,她忽然張開眼,似有所想,我問怎麼啦?她說,失敗了。失敗?我們一頭霧水。她說:往生失敗了!
         
 大家都哈哈哈,我說,這就是平常所講的「死唔去」,大家又哈哈哈。我說,綺雯呀,天光了,如果你不走,我就走了。病房充滿笑聲。生命本來就不生不滅,面對生死從容自在,誰會相信,這是正在與至親至愛的人訣別,佛教徒能夠做得到。

兩日後,我們醫院關懷服務的院侍欣欣,再接到電話,綺雯又準備好了。

在同一病房,再為綺雯念佛送行。她曾對丈夫說,這次一定能成功往生。念到了半夜,欣欣感到大家有點累,提議把燈光調暗,圍在她床邊,讓她的子女和媽媽談 心。他們由兒時的調皮往事,到將來的理想大計,越說越開心,已昏迷的綺雯,忽然睜開眼看著大家,大家拖著她的手,齊心念阿彌陀佛,綺雯竟然也跟著念,越念 越輕柔,越念越平靜,然後,在念佛聲中安詳自在往生。
         
醫生來了,大家退出房外,眾目交投,不約而同用手臂互相搭著肩膊,擁成一圈。沒有太多話,心裏有說不出美妙的感覺,平靜、安詳、溫馨、感動,充滿了愛,大家都為綺雯感到欣喜。那一刻,每個人都感到,綺雯把淨土帶到病房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她的子女在發給親友的訊息中,高興地寫着:媽媽成功往生了!衆樂。大家正為綺雯舖排一個感恩的喪禮,四月四日,誰都可以在世界殯儀館,再次感受法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