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心性醜陋的人就好似一潭死水一樣渾濁,惡臭,一個品行惡劣的人就好似流氓一樣野
蠻,自私。就算我們沒有梳妝上流氓的外表,惟心性的表現仍未是潔白、無垢,常常波動
的情絮使得我們憎恨、厭煩、嫉妒、羞惱,就好像一杯骯髒的死水倒在大眾的杯子內,
誰會想喝?
我們都知道要收儉自己的心性與脾性,可是遇到感覺可惡的人事,卻又無一個實在的辦法可
以平息我們心內惱怒的漣漪,如此。
今天我遇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,實在不得不向諸位分享!
希望大家能夠共同思惟,遠離我們的負面情緒,做一個思維清潔的人。
選譯自北傳《中阿含經》第二十五經舍梨子相應品水喻經第五篇
喬正一選譯於西元二○○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八關齋戒日
我是這樣聽說的:
有一次,佛陀遊行至舍衛國,並駐錫在勝林給孤獨園內。
當時,舍利弗尊者對諸比丘們說法。尊者說:「各位賢者,我今天為你們宣說五種滅除瞋恚、惱怒的法門,請你們大家仔細地聽清楚,並且好好地善加思惟。」
比丘們都恭敬地聆聽舍利弗尊者的說法。
尊者舍利弗說:「是哪五種法門呢?各位賢者,可能有一種人身業邪惡、不清淨,但是他的口業卻是良善、清淨的,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,若是生起瞋恚、惱怒,就應當立即滅除。
其次,可能有一種人身業良善、清淨,但是他的口業卻是邪惡、不清淨,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,若是生起瞋恚、惱怒,就應當立即滅除。
還有,可能有一種人身業邪惡、不清淨,口業也是邪惡、不清淨,但是他的意業、內心,還保有些許善良,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,若是生起瞋恚、惱怒,就應當立即滅除。
再則,可能有一種人身業邪惡、不清淨,他的口業及意業也全都是邪惡、不清淨,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,若是生起瞋恚、惱怒,就應當立即滅除。
最後,可能有一種人身業良善、清淨,他的口業也全都是良善、清淨,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,若是生起瞋恚、惱怒,就應當立即滅除。
遇見第一種情形時,該如何滅除瞋恚、惱怒呢?
就好像穿著糞掃衣的森林比丘,看見糞堆中所遺棄的破衣物,而衣物上有可能被大便、小便、涕、唾液及其他不乾淨的穢物所染污,比丘看見後,便以左手拿起衣物,右手將衣物乾淨之處展開,並將被污染的地方撕裂開,不去穿被污染之處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邪惡、不清淨,但是他的口業是良善、清淨的時候,就不要去看或想他的不淨、邪惡的身業,多去看或想他良善、清淨的口業,所以當瞋恚、惱怒生起時,就是以這種多看、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遇見第二種情形時,該如何滅除瞋恚、惱怒呢?
就好比村外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深水池,被雜草所覆蓋,這時如果有人經過,正好因天熱煩悶而飢渴頓乏,當他來到池邊,脫去身上衣物置於岸邊,跳入池中,並用兩手將雜草撥開,盡情享受清涼浴,解除因天熱煩悶所引起的飢渴頓乏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良善、清淨,但是他的口業卻是邪惡、不清淨的時候,不要去看或想他不淨、邪惡的口業,多去看或想他良善、清淨的身業,所以當瞋恚、惱怒生起時,就是以這種多看、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遇見第三種情形時,該如何滅除瞋恚、惱怒呢?
就好比在街巷十字路口上,有牛經過所遺留下的蹄印,蹄印中有極少的水,同樣,當有人經過,正好因天熱煩悶而飢渴頓
乏,他看見蹄印中極少的水,便心想:『我不管是用手或葉子來取水喝,都會將水弄混濁,所以我寧可彎腰跪下來,雙手及兩膝觸地,直接用嘴去喝蹄印中的水』而
當此人喝過水後,解除了天熱煩悶所引起的飢渴頓乏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及口業邪惡、不清淨,但其內心仍保有些許良善的時候,就不要去看或想他不淨、邪惡的身業及口業,應多去看或想他良善、清淨的意業,所以當瞋恚、惱怒生起時,就是以這種多看、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及口業邪惡、不清淨,但其內心仍保有些許良善的時候,就不要去看或想他不淨、邪惡的身業及口業,應多去看或想他良善、清淨的意業,所以當瞋恚、惱怒生起時,就是以這種多看、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遇見第四種情形時,該如何滅除瞋恚、惱怒呢?
就好比有人長途跋涉,途中不幸得病,極度疲勞困頓,又獨自一人,沒有人照料陪伴,他離後村已遠,離前村又還有一段
路,正陷於前不著村、後不著店的窘境,這時在荒野中若能巧遇善心路人,將他帶到前村,給予他好的醫藥治病,再以美食補充他的營養與體力,對他悉心的照料,
這個病人一定會漸漸康癒,而且會感謝路人對他極大的慈悲恩德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、口業及意業全都邪惡、不 清淨的時候,應該要祝願他不要在身壞命終時,因此邪惡、不清淨的身、口、意業而墮入地獄,希望他能遇到善知識教導他改過遷善,在身壞命終時能往生諸天。各 位賢者,就是這種慈心祝福的方法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、口業及意業全都邪惡、不 清淨的時候,應該要祝願他不要在身壞命終時,因此邪惡、不清淨的身、口、意業而墮入地獄,希望他能遇到善知識教導他改過遷善,在身壞命終時能往生諸天。各 位賢者,就是這種慈心祝福的方法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遇見第五種情形時,該如何滅除瞋恚、惱怒呢?
就好比離村外不遠的地方有一處乾淨的池塘,池水清涼、甘美又平滿。岸邊充滿著蒼翠鮮嫩的草,四周的樹開滿了鮮豔的花。這時如果有人經過,正好因天熱煩悶而飢渴頓乏,當他來到池邊,脫去身上衣物置於岸邊,跳入池中,盡情享受清涼浴,並解除因天熱煩悶所引起的飢渴頓乏。
各位賢者,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良善、清淨,他的口業、意業也全都是良善、清淨,但你們卻生起瞋恚、惱怒時,就要多記取他人身、口、意業的清淨、良善來滅除瞋恚、惱怒。
各位賢者,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說明的五種滅除瞋恚、惱怒的方法。」
比丘們聽聞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後,都心生歡喜,決定依法奉行。
基本上都是無視缺點,只看優點,感覺似逃避,但這方法確實有效
回覆刪除乍看似逃避,其實亦無所謂面對與否,
刪除既然一個人的良性與不良性同樣大大方方的顯露在眾人眼前,
就是我們無辦法控制自己,讓情緒走亂,於是我們便可以想辦法化解自己失控的情緒,我們只是避開讓自己失控,如此而已。
我相信這是一個修習的過程,如果大家已經達到「八風吹不動」,全然不受外物影響的情操,一切自然不在話下。